成年人学声乐技巧很重要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2-01-13 12:00

成年人学声乐,学唱歌,远比年轻人难,身体各部分器官成型,老化,甚至衰退。声带改变已无可能,几十年长年累月养成的说话,呼吸的习惯,要改造成符合美声发声的新习惯,实在难为其难。如果没有好老师的正确教导,自己的努力与领悟,就是唱上十年八年的,往往还是停止不前,蹉跎了岁月。

为此,成年人想学声乐,学唱歌,第一要义:寻找正确的老师

一个老师的正确教学,能使你在自己原有基点上提高 ,而一个老师的错误教学,则使你停止徘徊,甚至唱坏。因此,学而艺术中心马老师说:做声乐老师要认真教学,你可以教不好学生,但不能把人教坏,这是做老师的起码原则。

对于初学者,凡是比你唱的好的,几乎都可以当你的老师,按这个观点,声乐老师何止成千上万?如果你不懂选择,你将会走许多弯路。我们要知道“源”与“流”的关系,要从源头上去寻找最好最正确的老师,而不要被许许多多的“流派 ”所迷惑。

成年人学唱歌,关键在于一个字  ----“悟”,就是理解,明白,搞透。要理解正确的声乐呼吸方法,要明白正确的声音发声方法,要搞透正确的声乐共鸣的要义。要特别强调“正确”二字,是因为许多学声乐的成年人,不懂辨别,不知是否,不识好坏,只顾一味跟着某一位老师学,学了几年还是老样没有进步,却不知道学错学坏了。老师教你的方法不一定错,但没有因材施教,就解决不了你的问题。好比医生开出的药,能治好许多人,却不一定对你有效。有时,非但无效,还害了你,而你却千谢万谢中病得越来越厉害。所以,跟着一位老师学声乐,半年一载还不见效的,就是有问题,应该换老师了。

社会上教声乐的老师,网上教声乐的文章,千头万绪。但我们的马老师有正确而又精辟独到的指导。下面简单诠释三点要义:

1.  打开气息腔体可用“闻花”,“打哈欠”等多种方法,但用“吃一惊”方法能快速打开胸腔,腹腔,使喉头自然下降。请保持住打开的吸气状态腔体那种“惊呆”的感觉,然后,1)小肚收缩,2)意念从上往下压气(顶着横膈肌(膜)唱),慢慢发出“嗨”声与“哈”声。必须理解,唱歌的气息是向下压出来而非向上吐出来的感觉,这叫“又吸又呼”。就与苏格兰风笛的皮囊压气的原理一样,也累似手风琴的风箱,拉开时,外气压高于内气压,压出时,内气压高于外气压。许多人一唱就没气了,其实,不是体内没气 ,而是小肚不会收缩,不会向下压气,气压内外相等,自然出不了气。用小肚鼓为吸气,小肚收为呼气,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好像吸气不用口鼻,不用肺一样。

2. 唱歌时感觉声音是从声带以下,胸前第二纽扣处发出。发出的声音感觉不是穿过声带,而是绕到声带后部,贴着咽壁上去。

   把前一条“吸着唱”与这一条“贴着咽壁”合起来,就形成了马老师几十年积累下来教声乐的最核心技巧 -----“贴着咽壁吸着唱”

只要真正掌握理解,真正掌握,真正学会,真正运用这七个字。你的白声问题,喉头问题,鼻音问题,共鸣腔体问题,一一都能水到渠成,立马解决。

    你要感觉,唱歌的嘴,开在后咽壁上,让“声音碰响咽壁”。在硬口盖与软口盖中间找到中声区的共鸣点,唱出“满口都是声音”的效果。

 马老师说:“不要急着扩展音域,多在中声区里下功夫,一首歌,用得最多的音都在中声区,高音没几声儿。如果一个演员站在台上唱,就想着高音上亮嗓儿,不管中声区的音色好听不好听,我看,观众听完以后决不会满意,不退票就算你走运。”

  3. “唱歌唱共鸣”声带刚发出的“基音”,就好比一个未装上喇叭筒的喇叭嘴,音量很小,而通过喇叭筒的共鸣,却可以震聋欲耳。所以,唱歌唱不响,其实就是没打开共鸣。

  头腔共鸣分前部的鼻腔共鸣(包括额窦,上颌窦与部分蝶窦共鸣,即“面罩法”)。与顶部与后部的脑腔共鸣(筛窦,蝶窦)

马老师把头腔共鸣体比喻成一个倒置的小瓶,把胸腔共鸣体比喻一个大瓶子,上下由咽管相通。发声时心里想着大瓶底与小瓶底,即把气息顶在大瓶底,然后把夹着声音的气息,压送到小瓶底。两瓶底之间大约1公尺左右的腔体,全是你的共鸣箱。对于小瓶子是:找准角度,“贴着咽壁吹瓶口”,一旦吹响,头腔共鸣就到来了。

另外,在感觉上,从侧面把你的身体一分为二。感觉唱歌就用后半身唱。气息上下,声音上下,全想在后半身进行,用后半身唱。


我们成年人学声乐,应该比年轻人更有见识。要寻找声乐教学的“源头”,理解学声乐的正确方法,只有靠自己的明智辨别,正确取舍,才会不走弯路,有所进步。你胜过年轻人的不就是见识多广吗?

你哪有时间像小孩子那样不动脑子,把自己丢给老师,呀呀学唱呢?

来吧!开动脑筋,寻找方法。悟到真谛,点石成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