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呼吸的训练
歌唱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又是发声的动力。没有良好的呼吸方法,就谈不上歌唱发声。唱歌用的气息是经过呼吸器官,包括口、鼻、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支持运载的。在呼吸过程中,吸气动作只完成一半,另一半则由呼气动作完成。吸气动作与呼气动作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必须整体协调一致才能达到歌唱的呼吸要求。
1. 吸气
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息吸到肺的底部,吸气要深、要沉,利用的是腹肌、横膈膜以及腰部肌肉的支持。吸入气息时腹部肌肉会有向两侧的扩张感。这是唱歌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锻炼腹肌和横膈膜的弹性可以有效解决不同音高的音准问题,尤其对于专业歌手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气息吸入后保持半咳嗽的状态不要让它漏掉,把气吸到下肋部,把两肋感觉拉来扩张,小腹向里向后收缩以帮助支持气息。这需要特别注意体会的是后腰部要有控制,不能松松散散的,控制呼吸的主动权在于后腰部,这是唱好歌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在唱低音的时候小腹及腰都有向外扩张的感觉,唱高音时腹部的气息向上提升才能唱出高位置的声音。
2. 呼气
呼气的方法是利用横膈膜的支持将气均匀地控制吐出。用叹气的感觉去练习可以很好地去控制气息。唱的过程中要保持吸气的状态,用叹气的感觉把声音叹出去,用叹气的感觉可以很好地去感觉横膈膜的控制能力。
发声的练习
1. 发生的基础状态
在基础发声练习中要保持半打哈欠的状态,这是最自然、最放松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口腔内部打开、软腭和小舌头提起、面部肌肉放松、眉心有上提的感觉。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始发声就会比较自然而有高位置。口腔打开软腭和小舌头提起使声音挂在上腭(上牙根以上部位)附近;打开喉咙使得声音有了流动感并贴着后咽壁(硬腭和软腭之后的面部肌肉)进入头腔。这里要提醒注意的是打哈欠永远是打一半而不是打满。当内部空间越大气息越要控制而不是相反,声音在这样的状态下就能获得最大的共鸣空间和最稳定的气息支持。当然这也是我们平时练习中所要求的放松状态的核心意义。在半打哈欠的状态下把元音(a、e、i、o、u)拉开练习并保持住,可以很好地锻炼各部分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口腔内部打开的感觉和气息下沉的意识要同时做到,否则声音就会白声化而缺乏共鸣色彩。
2. 发生练习的音域
每个人的音域不同,要根据自己的音域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歌曲进行练习。不要盲目地选择不适合自己音域的高音歌曲去唱高音部分,否则会损伤声带或造成音色不稳。一般来说中音区是最容易唱好的一个区域,也是最省力且容易达到共鸣色彩的一个区域。在练习中中低音区可以多唱一些元音拉长练习和高位置的母音练习;高音区可以多唱一些窄母音的练习和跳音练习。总之不论哪个区域都要保持正确的歌唱状态和良好的气息支持。
共鸣的运用
歌唱时声音的好坏与共鸣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中产生的共鸣现象是很复杂的,但是歌唱中的共鸣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体中主要的共鸣腔体有口腔、头腔和胸腔这三个共鸣腔体。其中口腔共鸣、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是歌唱中最有感染力、最有表现力的共振方式。这三个共鸣腔体各有不同的特点:口腔共鸣主要是为人们语音交流服务的;头腔共鸣使得声音明亮、光彩;胸腔共鸣则使声音浑厚、结实并有力度感。因此要想获得正确的共鸣效果就要掌握好歌唱发声时各共鸣器官的协调配合及整体协调性。在歌唱中只有三个共鸣腔体配合好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效果,不能单独去追求某一个腔体的共鸣效果而忽略其他共鸣腔体的作用而造成不必要的声响浪费甚至产生不良的音响效果而破坏歌声的美感。例如当我们需要明亮的声音效果时三个共鸣腔体会很自然地形成一个整体去取得明亮的声音效果;而当我们需要浑厚、结实且有力度感的声音效果时就要让口腔和胸腔共鸣加强而头腔共鸣相对减弱甚至虚掉;当需要柔和的声音效果时口腔共鸣相对要弱一些而其他两个共鸣腔体会更积极地工作以达到所需的声音效果。所以说要想获得正确的共鸣效果就要学会调节各共鸣腔体